來源:時代周報 2009-02-26 14:12:54
“只有一流的教育,才有一流的國家實力,才能建設一流國家”,溫家寶總理的一席話,激發(fā)了中國人對教育改革的熱情。在這個北飄雪南悶熱的初春,從10多歲的中小學生到90多歲的耄耋老人,社會各界都對教育現(xiàn)狀和改革方向給予高度關注和熱烈期待。
據(jù)教育部的數(shù)據(jù)顯示,自1月7日到2月6日,《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(fā)展規(guī)劃綱要》向社會公開征集到意見110多萬條。目前,這一頗具創(chuàng)新意義的改革方式仍在進行之中。
新教改涉及了哪些重要議題和難題?本報記者采訪了部分教育界相關人士和基層教師,以“十問”的方式進行了梳理和解疑。
1.減負: 是課業(yè)太重,還是競爭太烈?
“睡得最晚的人是學生,起得最早的人是學生,最苦最累的人還是學生”,顧惠嵐是江蘇省蘇北的一名農村中學老師,在觀察了周圍小升初、中考、高考學生學習現(xiàn)狀后如是說。
清華大學教授秦暉表示:“其實目前‘學生負擔’的實質是‘競爭負擔’。”升學的惡性競爭造成的學生課業(yè)負擔過重,已經(jīng)成為教育中的頑癥。
如何減輕學生負擔?在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儲朝暉看來,必須要建立多元自主的教育評價體系,不用一把尺子量所有的人,大家才不會都往同一條道上擠。“其中最關鍵的,就是要改變目前高考賦權過重的機制,F(xiàn)在比較現(xiàn)實的可行的途徑,是把高考變成大家都參與的但只是參照的考試,類似于雅思、托福這樣的考試。不這樣,多元化的評價就不可能實現(xiàn)。光是規(guī)定上多少課、作業(yè)多少,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。”
下一頁:2.學前教育: 能否納入義務教育體系?
歡迎使用手機、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(wǎng),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!>>點擊查看